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
不详
性别:|导演,编剧,制作人|射手座
血型:不详
地区:法国兼瑞士藉
生日:1930-12-03
演员相关
相关作品
个人资料
图片
视频
新闻
相关作品
小日子电视连续剧免费看
已完结
小日子电视连续剧免费看
完美先生和差不多小姐电视剧免费观看
已完结
完美先生和差不多小姐电视剧免费观看
班主任家访天美传媒
已完结
班主任家访天美传媒
金瓶梅第三集
已完结
金瓶梅第三集
.COM
已完结
.COM
psp经典游戏
已完结
psp经典游戏
幸福归来
已完结
幸福归来
小小水蜜桃视频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已完结
小小水蜜桃视频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精疲力尽1960
已完结
精疲力尽1960
演员资料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索邦大学1960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1962年,凭借剧情片《随心所欲》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1965年,执导犯罪片《狂人皮埃罗》,该片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69年,执导爱情片《爱情与愤怒》。1972年,执导剧情片《万事快调》。1980年,执导剧情片《人人为己》,该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83年,执导爱情喜剧片《芳名卡门》,该片获得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87年,执导音乐喜剧片《华丽的咏叹》,该片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悲哀于我》。1998年,获得第2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2001年,执导爱情片《爱情研究院》,该片获得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2004年,执导战争片《我们的音乐》。2010年,执导剧情片《社会主义》,该片参加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展映。2014年,执导剧情片《再见语言》,该片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演艺经历 1950年,让-吕克·戈达尔与埃里克·罗梅尔、雅克·里维特联合创办刊物《电影公报》,该刊物一共出版了五期。同年,开始用笔名HansLucas发表影评。1952年,让-吕克·戈达尔开始为巴赞等人创办《电影手册》。同年,在瑞士大百水坝工作,他用赚来的钱买了生平第一部35毫米摄影机,拍摄了一部20分钟短片《混凝土工程》。10月,让-吕克·戈达尔暂停了影评活动,回到瑞士。1955年,让-吕克·戈达尔在日内瓦拍摄了短片《一个风骚女人》。1957年,拍摄短片《所有的男人都叫帕特里克》。1960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该片没有脚本,让-吕克·戈达尔连夜准备对白,并在排练中进行修改。1961年,执导爱情喜剧片《女人就是女人》,该片讲述的是舞女安吉拉和男友埃米尔,以及另一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获得第1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1962年,执导由安娜·卡里娜、萨迪·里伯特合作主演的剧情片《随心所欲》,让-吕克·戈达尔凭借该片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1963年,执导战争片《小兵》,该片故事涉及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导致此片在法国禁映三年。同年,执导由杰克·帕兰斯、米歇尔·皮寇利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轻蔑》,该片是让-吕克·戈达尔个人第一部有好莱坞参与投资的影片。1964年,拍摄犯罪片《法外之徒》,该片是对美式流行文化以及好莱圬警匪通俗剧的讽刺与批评。同年,执导由维罗妮卡·杜瓦尔、伯纳德·诺埃尔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已婚妇人》,该片获得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1965年,执导由让-保罗·贝尔蒙多等主演的犯罪片《狂人皮埃罗》,该片拍摄时没有剧本,标志着让-吕克·戈达尔事业的转折点,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同年,执导以“沉默,逻辑,安全,谨慎”为生活背景的科幻片《阿尔伐城》。1966年,拍摄由碧姬·芭铎、让-皮埃尔·利奥德参加演出的剧情片《男性女性》,该片讲述了巴黎有一群不羁青年如何投身革命的故事,获得第1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同年,拍摄由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悬疑犯罪片《美国制造》,该片讲述记者保拉为了追查杀害男友里沙尔的真正凶手过程中的惊险之旅。1967年,执导由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剧情片《中国姑娘》,该片讲述了维络尼卡在一处住宅里,召开会议,宣布支部正式成立的故事,获得第3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同年,执导由米蕾叶·达尔克、让·雅南、琼·皮尔里·卡尔弗恩联合主演的喜剧片《周末》,该片获得第1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此外,还执导由玛丽那·维拉迪主演的剧情片《我略知她一二》。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让-吕克·戈达尔与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并称他们所拍摄的电影为“电影传单”。1969年,让-吕克·戈达尔与马可·贝罗奇奥、帕索里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和卡罗里扎尼联合执导短片集《爱情与愤怒》,该片通过5段不同的故事表达出5位导演对政局的看法,获得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1970年,执导抽象和形式主义的剧情片《东风》。1972年,执导由伊夫·蒙当、简·方达、维托里奥·卡布里奥利联合主演剧情片《万事快调》。1976年,与吉加·维尔托夫、安-玛莉·米耶维勒联合执导纪录片《此处与彼处》。1979年,让-吕克·戈达尔启用刚刚出道的伊莎贝尔·于贝尔、纳塔丽·贝伊合作拍摄了剧情片《挽救生活》。1980年,执导围绕三个分别处在各自生命转折点的人物的剧情片《人人为己》,该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82年,执导由伊莎贝尔·于佩尔、汉娜·许古拉联合主演的剧情片《受难记》,该片获得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同年,获得第3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1983年,执导剧情片《向玛利亚致敬》,获得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推广奖-荣誉提及。同年,执导由玛鲁施卡·迪特马斯、贾克·鲍那非合作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芳名卡门》,获得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85年,执导推理片《侦探》,该片获得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87年,执导由简·伯金、雅克·维列雷等合作主演的喜剧片《导演的坚持》,该片讲述了一个勉强糊口的电影制作人,受一名股票经纪人的委托拍摄相关影片的故事,获得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提名。同年,执导由伍迪·艾伦、莱奥·卡拉克斯等主演的剧情片《李尔王》。此外,还执导由泰莉莎·拉塞尔主演的音乐喜剧片《华丽的咏叹》,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0年,执导剧情片《新浪潮》,获得第4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悲哀于我》,该片被评为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1995年,获得第4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豹奖。1996年,执导由两个故事线索组成的纪录片《永远的莫扎特》,该片获得第5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1998年,获得第2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2001年,执导爱情片《爱情研究院》,该片获得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2002年,执导采用印度教《毗湿奴书》中的选段作为题记的爱情科幻片《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2004年,执导由莎拉·埃德勒主演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战争片《我们的音乐》。2010年,执导由帕蒂·史密斯主演的剧情片《社会主义》,该片参加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展映。同年,美国电影与艺术学院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让-吕克·戈达尔,但让-吕克·戈达尔以年事已高不愿远行为由,拒绝参加颁奖礼。2013年,与彼得·格林纳威、埃德加·佩拉联合执导喜剧片《3D铁三角》。2014年,执导由克里斯蒂安·格雷戈里、杰西卡·埃里克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再见语言》,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突然不再说同一种语言,而他们的狗却意外开口说话了的凌乱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个人生活 1959年,让-吕克·戈达尔从一个肥皂广告上发现了丹麦女孩安娜·卡里娜,邀请她在爱情片《筋疲力尽》中出演一个小角色,但因为需要裸露,而被安娜·卡里娜拒绝了,三个月后,让-吕克·戈达尔再次找到安娜·卡里娜,这一次,是因为政治战争片《小兵》,这是他们第一次合作,但这部电影因为政治原因三年后才得以发行。1961年,让-吕克·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结为夫妻。1964年,两人离婚,不过之后二人仍保持在电影上合作的关系。1971年6月,让-吕克·戈达尔遭遇车祸,几乎死亡,在医院休养半年之久,一度中断拍片,伤愈后让-吕克·戈达尔移居瑞士。 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2011第83届荣誉奖(获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8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影像之书(提名) 2018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金棕榈影像之书(获奖) 2014第67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再见语言(获奖) 2014第67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再见语言(提名) 2001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爱的挽歌(提名) 1990第43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新浪潮(提名) 1987第40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华丽的咏叹(提名) 1985第38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侦探(提名) 1982第35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受难记(提名) 1980第33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人人为己(提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6第53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永远的莫扎特(提名) 1993第50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悲哀于我(提名) 1991第48届意大利参议院主席金质奖章Allemagne90neufzéro(获奖) 1991第48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Allemagne90neufzéro(提名) 1983第40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芳名卡门(获奖) 1982第39届终身成就金狮奖(获奖) 1967第32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中国姑娘(获奖) 1967第32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中国姑娘(提名) 1965第30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狂人皮埃罗(提名) 1964第29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已婚妇人(提名) 1962第27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随心所欲(获奖) 1962第27届帕西内蒂奖随心所欲(获奖) 1962第27届主竞赛单元-金狮奖随心所欲(提名)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85第35届Interfilm奖-奥托·迪贝柳斯电影奖-竞赛单元向玛丽致敬(获奖) 1985第35届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推广奖-荣誉提及向玛丽致敬(获奖) 1985第35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向玛丽致敬(提名) 1985第35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向玛丽致敬(提名) 1973第23届Interfilm奖-推荐-新电影论坛万事快调(获奖) 1969第19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爱情与愤怒(提名) 1969第19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Gaisavoir,Le(提名) 1968第18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周末(提名) 1966第16届青年电影奖-最佳适合年轻人长片奖男性女性(获奖) 1966第16届Interfilm奖-荣誉提及男性女性(获奖) 1966第16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男性女性(提名) 1965第15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阿尔伐城(获奖) 1961第11届银熊奖-特别奖女人就是女人(获奖) 1961第11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女人就是女人(提名) 1960第10届银熊奖-最佳导演奖筋疲力尽(获奖) 1960第10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筋疲力尽(提名) 东京国际电影节 1987第2届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导演的坚持(提名)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1995第48届荣誉金豹奖(获奖) 欧洲电影奖 2007第20届终生成就奖(获奖) 2004第17届最佳编剧奖我们的音乐(提名) 1990第3届最佳作曲奖新浪潮(提名) 法国电影凯撒奖 1998第23届荣誉凯撒奖(获奖) 1987第12届荣誉凯撒奖(获奖) 1986第12届最佳法语电影奖向玛丽致敬(提名) 1983第8届最佳影片奖受难记(提名) 1983第8届最佳导演奖受难记(提名) 1981第6届最佳影片奖人人为己(提名) 1981第6届最佳导演奖人人为己(提名) 人物评价 让-吕克·戈达尔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前期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他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让-吕克·戈达尔所有的电影都有其主观的立场,他不断地出现在旁白中或者直接饰演某个工具的角色,除了《筋疲力尽》还模糊地浮现故事的脉络以外,他的很多电影都会以字幕代替镜头,这种时不时地哲理一下或者颠覆一下有其对当下电影泛情和泛故事化的嘲讽,也是一种诗意化地回到默片时代,让-吕克·戈达尔这向早期电影大师致敬的态度也表现在对共同战斗的同行的近于武断的指责。
演员图片
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
相关视频
《3X3D》 预告片3
《3X3D》 预告片3
《3X3D》 预告片2
《3X3D》 预告片2
《3X3D》 预告片1
《3X3D》 预告片1
《爱的挽歌》 片段4
《爱的挽歌》 片段4
《爱的挽歌》 片段3
《爱的挽歌》 片段3
《爱的挽歌》  片段2
《爱的挽歌》 片段2
《爱的挽歌》 片段1
《爱的挽歌》 片段1
《爱的挽歌》 预告片
《爱的挽歌》 预告片
《我们的音乐》 预告片1
《我们的音乐》 预告片1
《我们的音乐》 预告片2
《我们的音乐》 预告片2
《永远的莫扎特》 日本版预告
《永远的莫扎特》 日本版预告
《永远的莫扎特》 预告片
《永远的莫扎特》 预告片
相关资讯
你看我在拍电影:盘点十一段经典“戏中戏”
《蔑视》中,保罗剧作家的身份,令影片中出现的电影拍摄画面自然又有必要    第69届戛纳电影节公布的官方海报,采用了让-吕克·戈达尔1963年的电影《蔑视》的画面,呈现出一派典雅而诱人的金黄。本届戛纳电影节将这部“戏中戏”电影推上前台,是否包含其它寓意,目前暂未可知,但“戏中戏”结构确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艺术手法。比如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橄榄树下的情人》,再比如科恩兄弟的近作《凯撒万岁》。东西方文明中对于“戏中戏”的审美均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便有“庄周梦为蝴蝶”一说,西方亦有成体系的精神分析说,“戏中戏”结构总能催生出真实与幻境相互置换的意味,既令人意外,又富有哲思,放诸于调动视听的电影艺术,更显得精彩(本文原载于看电影APP,观看更多内容请搜索“看电影杂志”下载)。1、《蔑视》 1963导演:戈达尔    《蔑视》中,保罗剧作家的身份,令影片中出现的电影拍摄画面自然又有必要。而保罗的言行则成为引起妻子卡米尔产生蔑视感的源头,电影《奥德赛》还未完成,两人的婚姻却走向尽头。    不得不说,《蔑视》是一部有趣的影片。除了影片故事中出现的《奥德赛》剧组,影片一开场,我们便可以穿过镜头,看向银幕内正在进行拍摄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正是这些人和摄像机拍摄了后面的整个故事。而在画外音的介绍中,演员和摄像机距离镜头越来越近,拍摄影片的摄像机与现实中的纯粹客观摄像机“对视”,此时,二者融为一体,故事才真正开始。“戏中戏”的故事与影片中安娜与迈克的生活交替出现2、《法国中尉的女人》 1981导演:卡雷尔·赖兹    《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自同名著作,影片中,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安娜和铁叔(杰瑞米·艾恩斯)饰演的迈克都是演员,两人在同一部电影中饰演男女主角。在影片的开篇,通过安娜在海边的一场戏我们可以一窥剧组的日常拍摄状态。不过导演卡雷尔镜头下的故事,较之原作则更易理解。“戏中戏”的故事与影片中安娜与迈克的生活交替出现,两对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有着相似之处。然而查尔斯最终找到萨拉,二人“终成眷属”,安娜却在电影拍完之后,逃离了已有家室的迈克。爱情很伟大,但现实总归是现实。文德斯通过一个戏中戏的故事,完成了创作上的自我告白3、《事物的状态》1982导演:维姆·文德斯    文德斯通过一个戏中戏的故事,完成了创作上的自我告白。影片中导演的观念,无不体现着文德斯自己的心声——电影应该描绘事物的状态。而导演与制片人的分歧,代表着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价值观的不同。何时记录事物的状态,何时讲一个好故事,几分留给艺术,几分顺从商业?这是每一个导演都不得不掌握的分寸感。扮演阮玲玉的张曼玉又时常跳出故事4、《阮玲玉》 1991导演:关锦鹏    关锦鹏令影片产生了三个层次,故事回到民初时期的上海,探寻着阮玲玉戏里戏外的生活。而扮演阮玲玉的张曼玉又时常跳出故事,褪去戏装,与其他主创一起交流拍摄心得。两个时代女艺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勇气未变,只是处境大不相同,这种时空的反差与交织颇有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味道。影片结尾是妙笔,故事中阮玲玉去世,导演喊停,演员张曼玉睁开双眼,生死相继,宿命轮回。《橄榄树下的情人》中拍电影是一个幌子5、《橄榄树下的情人》 1994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橄榄树下的情人》中拍电影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要讲一个爱情故事。在这段感情中,阶级的隔阂、震后的伤痛和物质的匮乏都无从阻止侯赛因的追求,而塔赫莉却始终一言不发。电影拍摄为二人的关系增添一重戏剧性,侯赛因和塔赫莉分别是电影的男女主角,因为拍摄期间的需要,原本不会产生对话的二人开始有了交流,一场戏的执着便可增加相处的时间,这是也许是侯赛因的有意设计,但更多的是阿巴斯的巧妙。片中剧组拍摄的电影是阿巴斯1991年的作品《生生长流》,片中也提到了《生生长流》拍摄时的一些坎坷。《开麦拉》中对于片长的详尽展示,恰恰反映了独立小成本电影的真实制作情况6、《开麦拉狂想曲》1995导演:汤姆·迪西罗    影片的译名“开麦拉”就直接道明了这部电影与摄影机有关,而英文原标题“Living in Oblivion”又将电影的拍摄于梦境相关联,确切地说应该是“梦中戏”。影片结构非常明确,大致分为三段,首先是导演的梦,醒来后过度进入到女主角妮可的梦里,再度醒来后进入最后一段“焦虑的梦”中。《开麦拉》中对于片长的详尽展示,恰恰反映了独立小成本电影的真实制作情况,导演迪西罗曾经说过:拍片是件冗长、无聊、枯燥的事,迪西罗关于本片的灵感,也是在经历拍摄小成本制作的《梦幻强尼》与《盒光之夜》的艰难后得到的。上野树里饰演的佐藤葵是大学里电影独立制作小组的成员7、《彩虹女神》2006导演:熊泽尚人    上野树里饰演的佐藤葵是大学里电影独立制作小组的成员,她要在毕业之前完成一部叫《THE END OF THE WORLD》的电影,她找了岸田智也当电影的男主,而又由于演员们之间的冲突,自己就顶上成为了女主角,于是这又是一部关于电影的“情人梦”。电影中的电影与世界末日或人类灾难总会产生交集,除了《彩虹女神》之外,《啄木鸟和雨》、《东京公园》和《听说桐岛要退部》中关于独立制作的电影内容也联系到了僵尸和末世,也许对于独立电影拍摄的艰难,只有末世才能反衬出现实美好的一面。北野武对日本电影业进行了调侃8、《导演万岁》2007导演:北野武本片是北野武“自嘲三部曲”之一。片中,北野武对自己甚至日本电影业进行了调侃性解构,戏中,他是各种俗套类型片的主角,戏外,他是沉默、孤独,又甚为执拗的自己。北野武并未借“戏中戏”结构阐释高深的哲理,只是想真诚、不含功利心地与自己和观众好好地谈一谈。由于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模式,“戏”与“真实”混杂在了一起9、《这不是一部电影》2011导演:贾法·帕纳西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帕纳西和观众打成了一片。由于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模式,“戏”与“真实”混杂在了一起,镜头前,帕纳西为观众拆解着他最近构思,却又无法投拍的电影,还不时地调出之前作品的片段。帕纳西时而是镜头前的表演者,时而又成为镜头后面的记录者,画面中的一切既有戏剧性又真实无比,直至结尾,观众也很难说清这究竟是不是一部电影。《地狱为何恶劣》中的片场很像是园子温在解释自己为何会成为园子温10、《地狱为何恶劣》 2013导演:园子温    园子温不会以一颗文艺的心去迷影,在《地狱为何恶劣》中的片场很像是园子温在解释自己为何会成为园子温。电影中的电影是要拍摄一个黑帮的故事,黑帮头目武藤为了完成亡妻的梦想,说什么也要让女儿成为一个电影明星,但拍摄期间出了意外,原本的制作团队被逼走了,此后接下导演任务的平田是个超级影迷,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T恤上写着“戛纳”画着奥斯卡小金人,听见“电影”二字就两眼放光。他们拍摄的电影场面是一场真实的黑帮火并,园子温说这是他在致敬过去的东映黑帮片。侯赛因拍得电影之曲折,折射的是整个时代背景下“哥奇”们的曲折11、《石头不会忘记》 2014导演:休卡·阿敏·哥奇    侯赛因年少时,电影放映员的父亲在放映电影的时候被捕,而侯赛因亲眼目睹了全过程,这一事件深深烙印在侯赛因的记忆中,《石头不会忘记》的故事便就此展开。30年的电影禁令终于解除,侯赛因和朋友艾伦等人便投入到拍摄电影的工作中。而库尔德地区特殊的人文环境令电影拍摄异常艰难,女主角人选一波三折、摄像器材不足和资金紧缺等都成为了整个剧组需要面对的问题,侯赛因更是因此与死神擦肩而过。影片中除了展现拍电影之曲折,还包含着更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侯赛因拍得电影之曲折,折射的是整个时代背景下“哥奇”们的曲折,他们让艰难和挫折化作一格胶片、一帧画面,他们的泪混合进雨水。
第69届戛纳电影节公布海报 取材戈达尔《轻蔑》
第69届戛纳电影节公布海报    日前,2016年第69届戛纳电影节公布官方海报,取材于让-吕克·戈达尔1963年的《轻蔑》。海报上写着“阶梯,大海,在地中海的金色阳光中走向梦想的人,这就是戛纳电影节”。    据悉,影节官方表示,选在70周年之前,使用这部讲电影的影片,别有深意。其中长长的阶梯,代表着大银幕带来的无限可能。本届影节将于今年5.11-5.22举办,评委会主席为乔治·米勒。电影节海报正是向戈达尔等影人致敬。
美国家影评人协会颁奖 戈达尔《再见语言》登顶
《再见语言》剧照    颁奖季继续,黑马出现了。在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发布的各个奖项中,法国新浪潮大将戈达尔的新作《再见语言》出人意料地拿到了该协会的最佳影片奖,击败了《少年时代》、《鸟人》和《透纳先生》这样的强劲对手。其他奖项方面,出演了《透纳先生》的蒂莫西·斯波和《移民》以及《两天一夜》的女主角玛丽昂·歌迪亚拿到了最佳男女主角。而《少年时代》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则毫无悬念地拿到了最佳导演。    应该说,这个结果在意外之余,也非常符合国家影评人奖的特色。因为国家影评人奖,就是一个无法预测,极有个性的奖项。该协会由约60名纽约地区的报纸、周刊、杂志影评人组成。美国影评人协会以高级知识分子的品味自居,其成员也多是美国的专业级影评人。历数过往的年度最佳影片,就曾经出现了《和巴拉什跳华尔兹》、《潘神的迷宫》、《忧郁症》以及《一一》这样的影片。所以,《再见语言》拿到年度最佳,非常合理。    《再见语言》曾经在戛纳拿到了评审团奖,这是戈达尔第一次在戛纳获奖。《再见语言》,实际上是一部实验电影,用两台照相机拍摄,随性而又充满了创作的灵感。这几年的戈达尔已经开始随心所欲地把各种和电影有关的或者无关的元素拼贴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大堆打上戈达尔标签的影片。这部叫做《再见语言》的影片也不例外,片中充满了对画面、声音的匪夷所思的使用,剪辑奇特、故事非比寻常、台词云山雾罩。    其实,这种拍摄电影的思维方式,在戈达尔成名的那些新浪潮电影中就有了暗示,只不过他现在是用这些元素来拍摄电影,而不是拍摄的电影中带有这些元素。这样的摄制方式让影片成为了先锋的实验品。能理解的人很少,而喜欢的人或许更少。实验电影,并不是要说一个故事,而是试探电影的视听语言和表达语汇的各种可能性。所以,很多媒体说的“看不懂”、“搞不明白”也就情有可原了。戈达尔和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贝拉·塔尔等导演一样,是那种致力于把自己的想法用影像和声音表达出来的导演。这种表达,在塔可夫斯基的手中成为了诗电影,而在戈达尔的颠覆与激情之下,成为了新浪潮和现在的探索之作。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再见语言》    最佳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最佳男主演:蒂莫西·斯波    最佳女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    最佳女配角:帕特丽夏·阿奎特    最佳剧本:韦斯·安德森    最佳非虚构类影片:《第四公民》    最佳摄影:迪克·蒲波
戛纳电影节第八日综述:再见语言,再见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     当地时间5月21日,戛纳电影节进入到了第八个比赛日的赛程。在当日的主竞赛单元里,有两部竞赛片和观众见面:分别是《艺术家》的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拍摄的车臣题材影片《搜寻》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大将让-吕克·戈达尔的新作《再见语言》。这两部电影题材截然不同,拍摄手法也南辕北辙,在当日的戛纳刮起了一阵讨论的旋风。评论方面,两部影片的口碑均不算坚挺,戈达尔依旧先锋并且让人看不懂,而《搜寻》则得到了差评。       场刊评分方面,《狐狸捕手》的分数经过修正,改为2.8分,在2~3分的档口中,位列前茅。分数最高的影片依旧是《透纳先生》的3.6和《冬眠》的3.4。河濑直美的《第二扇窗》得分2.3分,并不出挑,目前暂时位列倒数第四。令人感到振奋的是,达内兄弟的影片《两天一夜》的分数为3.0,也挤进了3分档。戛纳赛程过半,尚有数部影片未上映,已有三部影片评分过三,本届戛纳的水准之高可见一斑。       在次日,也就是第九个比赛日中,将上映英国著名导演肯·罗奇的传记片《吉米的舞厅》和泽维尔·多兰的《妈咪》。肯·罗奇和迈克·李一样,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英伦文艺片的代表人物。他的《吉米的舞厅》被很多媒体认为是本届戛纳最最重要的竞赛片之一。 《再见语言》剧照   《再见语言》:再见,戈达尔       一脚重重踩进电影史,被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描述为电影史的断代人物的让-吕克·戈达尔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履历来讲述,钟爱者奉其为至高无上的电影之神;贬低者认为他除了哗众取众再无长处,而且是一个装逼犯。不过,无法否认的是,戈达尔是一个热情高产、古怪高傲、电影诘屈聱牙的激进派导演。在他长达7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拍过39部电影以及数不清的创意短片。三年前他曾以“年事过高”拒绝参加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奖礼。戈达尔在巴黎出生成长,这座城市曾在他1959年的《筋疲力尽》中定格成永恒经典,他曾为安德烈·巴赞创办的法国知名刊物《电影手册》供稿,也正是那段时间的钻研为他打下深厚的电影素养基础。作为新浪潮的老将,戈达尔特别热爱在电影形式上做出新鲜尝试,正是看到维姆·文德斯执导的3D纪录片《皮娜》之后,他兴致勃勃地摆上两台佳能5D2出了这部《再见语言》。       《再见语言》的故事很简单,一名已婚女人遇到位单身汉,他们相爱、争吵、打架,一只徘徊在城乡之间的流浪狗看到了他们俩。很久以后女人和男人又再见面,那只狗也在其中并且开始说人话,他们三个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女人的前夫突然出现粉碎了一切,之后第二个故事开始,仿佛跟之前一样又有所不同,电影最终在狗吠和婴儿的哭声里结束,另外我们还会看到片中有人谈论知更鸟的死亡、数学的真理以及遗产的分配。看上去杂乱的所有东西都将浓缩在70分钟里,而且是3D的。戈达尔在《电影社会主义》里就用大量的高谈阔论的语言,反讽了语言无用。而在这部电影中,它让一条狗开口说话,并进一步宣告了语言的死亡。影片的字幕时而闪现,时而消失,而且简短的字幕和大段的台词非常不协调,似乎“再见语言”的含义就在这其中得到了显现。       戈达尔的电影一直充满了先锋性和实验色彩,这种“玩弄电影”的心态到了大师晚年更是昭然若揭。他随心所欲地把各种和电影有关的或者是无关的元素拼贴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大堆打上了戈达尔标签的影片。这部叫做《再见语言》的影片也不例外,片中充满了对画面、声音的匪夷所思的使用,剪辑奇特、故事非比寻常、台词云山雾罩。其实,这种拍摄电影的思维方式,在戈达尔成名的那些新浪潮电影中就有了暗示,只不过他现在是用这些元素来拍摄电影,而不是拍摄的电影中带有这些元素。这样的摄制方式让影片成为了先锋的实验品。能理解的人很少,而喜欢的人或许更少。实验电影,并不是要说一个故事,而是试探电影的视听语言和表达语汇的各种可能性。所以,很多媒体说的“看不懂”、“搞不明白”也就情有可原了。戈达尔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贝拉·塔尔等等导演那一样,是那种致力于把自己的想法用影像和声音表达出来的导演。这种表达,在塔可夫斯基的手中成为了诗电影,而在戈达尔的颠覆与激情之下,成为了新浪潮和现在的探索之作。       对于这部电影,众多媒体给出的评论相当审慎,毕竟戈达尔是这个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在拍摄电影的符号性人物之一。《好莱坞报道者》称:“碎片化的声音、音乐、对白、故事、画面,组成了部电影。没有逻辑也没有关联,这就是《再见语言》。3D的画面,对所有人来说就是一种挑战,技术性的工作,戈达尔也能处理的非常具有个人色彩。摒弃了观赏性的影片,或许才更加戈达尔。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我到这里就是为了告诉你不是,然后去死’。不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是83岁的戈达尔的‘再见,戈达尔’之作。”IndieWire给了B+,这个分数似乎对大师有一些不敬。该文评论称:“当然,如果有什么别的导演胆敢拍摄这么一部谜一样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电影,那就等着大家口诛笔伐吧。但是戈达尔就不一样了,他在开始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就在研究和讨论这部电影的意义。戈达尔用自己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拍摄了这部实验电影,应该说,他的电影,满足了所有人对他的影片的想象和需求。”《每日银幕》称:“影片中的文本,也即是语言部分,就像是游戏一般,频繁、神秘、哲学化倾向严重。各种文学意境和意象来得飞快、含义隽永。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和克利福德·西马克、AE范沃格特被融合在一起,显得独树一帜。如果硬要说,那么这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就是戈达尔的‘反-《阿凡达》’之作”。 《搜寻》剧照   《搜寻》:转型不成功的导演       《艺术家》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这几年算是出尽了风头,他的那部黑白默片《艺术家》成为了这个浮躁年代里的艺术典范。毕竟,在这个五音五色的世界里,拍摄一部黑白默片,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还是气度和能力。在《艺术家》走红戛纳并且拿到奥斯卡之前,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只是一位名声并不算太大的法国导演,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两部“OSS117”(即《法国特工117》系列电影)。这是两部带有讽刺、嘲笑、解构意味的间谍喜剧片。《艺术家》是他独立执导的第四部长片,就获得了成功,而他也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导演。这部叫做《搜寻》的影片,则是他独立执导的第五部长片。       《搜寻》是一部题材敏感而讨巧的影片。整部影片由两条线、四个关键人物组成。在命运的安排之下, 这四个原本毫无瓜葛的人物产生了交集。在车臣战争的一次战斗中,一对父母被杀死,留下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姐姐。不幸的是,这两个孤儿也走失了。都成为了难民,在艰辛地生活。卡洛琳,是一个欧洲人道组织的工作者,她在车臣碰到了这个小男孩,她帮助他,让他一点一点地回到了正常生活的轨道。与此同时,小男孩的姐姐萨莎正在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弟弟,她几乎走遍了每一个难民营。20岁的歌利亚是一个俄罗斯的新兵蛋子,刚刚入伍,在部队里无所事事。战地的生活正在渐渐摧毁他那颗年轻而稚嫩的心……       其实,《搜寻》是一部翻拍片,原版影片是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48年的《乱世孤雏》,这部电影参加了当时的威尼斯电影节,并在1949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最佳编剧奖。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之所以选择了用翻拍一部二战片的方式来讲述车臣的故事,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他参与制作了一部关于车臣故事的纪录片,了解到了车臣人民的真实生活;其次,他想拍摄一部车臣题材的电影,但却无从下手。在迷乱之际,他想到了《乱世孤雏》这部电影,继而找到了用孤儿和人道主义援救者的角度切入车臣问题的想法。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人看到真正的车臣人民的生活和战争为他们带来的伤害。在国际上,很多人一提到车臣就认为那里没有一个好人,全部是恐怖分子,可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影片采用了多线程叙事的方法,在影片的最后,他给出了一个不涉及价值判断,只有生活本真的结尾。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解释说:“这个结尾我自己也很忐忑。我觉得,如果你真的要在杀手和幸存者受害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那么我觉得,历史和生活会永远选择放下手中的武器。”       不过影片并没有得到料想之中的好评,大多数媒体都觉得拍摄喜剧的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转行拍摄战争片是一件相当不靠谱的事情。《好莱坞报道者》称:“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拍摄了一部讲述车程战争的影片。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角色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太为严重。几乎是所有的角色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面孔、一个价值观。他们在电影的故事中,没有发生变化。这群人物,没有过往、没有成长更没有对事物的洞察和他人的关怀。他们所专注的就是自己的事情。”《综艺》杂志称:“影片故事断裂,没有趣味也没有意思。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严重割裂。而且影片太急于说教,没有把故事组织好。这是一部艰苦的、笨拙的影片。”IndieWire一样不喜欢影片,只给出了D分,并称:“从一开始,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就在犯错误,他把一种西方的道德价值观强加在所有的人物身上,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符号。然后,他在组织这些符号为他的价值观服务。这是大错特错的。他这种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误解和幻觉,让这部电影成为了整个戛纳竞赛单元里最令人沮丧的影片——甚至会使全年的最令人难过的影片之一。”按照这种评论态势,影片或许在上映之后也无法得到好的票房。虽然有安妮特·贝宁和贝热尼丝·贝乔主演,但是影片质量不高,她们的表演也回天乏术。
更多影视
更新至20240501期
极限挑战第十季
更新至20240430期
笑动剧场
更新至20240502
开始推理吧第二季
更新至04集
良禽不择木
更新至20240430期
男生女生向前冲
更新至20240430期
好友好有爱第二季
更新至2269集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更新至03集
反英雄
更新至117集
吞噬星空
更新至20240428期
综艺大集合
更新至20240429期
天天七点综
更新至20240428期
全员请上车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网站地图

樱花动漫: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青青河边草直播免费观看,飘雪影视在线观看西瓜高清,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有哪些,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免费高清,/樱花动漫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神马爬虫  搜狗蜘蛛  奇虎地图  必应爬虫